上世纪60年代初,我出生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的一个农村家庭。50多年过去了,留在记忆里的童年生活是白天看猪放牛,晚上或围着火坑或围在村口大树下,听大人们讲狐仙的善良和美丽、地府阎王的威严和妖魔鬼怪的民间故事。
这既是我的童年记忆,也是铜仁市广大农村儿童小时候的记忆。这种记忆,年复一年,一代代传递给我们的儿女、我们的孙子,一直传到2014年才因铜仁市山村幼儿园的建成而被打破、改写。
山村印象
铜仁市地处武陵山主峰梵净山所在地,为国家集中连片开发地区,素有“梵天净土、桃园铜仁”之美誉。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铜仁市山高谷深、溶洞纵横、江河如织、植被葱笼、动物多样的独特自然风貌,形成“景在脚下,人在景中”的山水画廊。
每当走在这风景如画的乡间小路,或走在大山薄雾深处,不时会从远处传来稚嫩的童声合唱,或者是儿童们嬉戏的欢乐之声。寻声望去,一栋栋色彩斑斓、充满童趣的教学楼或掩映在古树下,或坐落在翠竹旁,或被秀水环绕,或与炊烟相伴,宛如童话世界一般,若隐若现,若近若远,美不胜收,让人流连。
当我们来到万山区高楼坪侗族乡夜郎村山村幼儿园时,园长刘芬热情地接待我们,从园门到活动室边走边介绍:“这里以前是村小,随着城镇化加快,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进城了,村小人数连年减少,教室被闲置。自去年建设山村幼儿园后,我们组织教师利用暑假,平整操场、粉刷墙壁、布置教室,县教育局送来各种设备,建成了你们看到的这所山村幼儿园。”
幼儿园占地有五亩左右,园中最抢眼的是操场上色彩鲜艳、集滑梯和跳床于一体的户外游乐设施。在活动室里,刘老师正在弹着电子琴,引导孩子们唱着儿歌、做着游戏。活动室靠墙摆放着电视机和播放机,右边是电子琴、饮水机、取暖器,门旁是儿童洗漱用具,墙上是花草鱼虫等童话故事,门旁是工作安排栏、家园联系栏等。
刘老师是一名志愿者,在这里已从教近一年。下课后,她接受了我们的采访。她说:“我家就住在村子里,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,响应政府号召,考上了山村幼儿园的志愿者,既可以为家乡做点事,又可以照顾到家中年迈的父母亲,一天过得很充实、很幸福。”
整个幼儿园既简朴又童话,既美观又实用,铜仁市农村的孩子们就在这童话般的环境里游戏、学习,这就是铜仁市建成的山村幼儿园。
政府兜底
2013年,铜仁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0.11%,但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45%,近5万名农村适龄幼儿无园上,农村学前教育成为铜仁市教育的短板。
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,2013年,铜仁市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,在松桃县选定100个幼教点试点办山村幼儿园一年,经专家对比性研究论证,入园儿童在认知、语言、行为、礼貌等方面都优于未入园儿童,取得了初步经验。在此基础上,市政府于2014年3月启动实施《山村幼儿园建设两年行动计划》,从此,山村幼儿园建设改革在黔东大地拉开了帷幕。
规划建设政府兜底。2014年元旦刚过,铜仁市政府组成专题调查组,踏着冬日冰雪,走进村寨开展摸底调查,了解每个行政村的总人口数、适龄人口数、现有教育资源等情况,在此基础上,按照“一村一园”的基本要求进行总体规划,全市规划建设山村幼儿园2000所。
铜仁市山村幼儿园按照“五有”标准建设,即有活动室、有卫生厕所、有户外活动场所、有教学设施设备、有生活用品。利用村级小学闲置校舍和闲置民房、村委会等维修改造,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,做到花小钱办大事。两年来,全市建成山村幼儿园2005所,实现了山村幼儿园全覆盖。
经费投入政府兜底。铜仁市坚持“政府投入为主,多渠道筹措经费”的办法,将山村幼儿园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,并压缩行政开支5%用于山村幼儿园建设,同时,开展部门帮扶和社会捐资助学活动,各区县党委、政府领导班子干部直接挂帮山村幼儿园,各工作部门积极捐资助学,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有物的出物,全民动员支持办教育。为了保证山村幼儿园正常运转,市政府出台了每年每生3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,列入政府财政预算,保障了山村幼儿园的正常运转。
师资建设政府兜底。铜仁市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解决山村幼儿园师资问题。一方面,面向社会招募具备幼儿教师资格人员担任山村幼儿园志愿者,每月发放生活费、交通费2000元,全市招募志愿者1416人,并将志愿者纳入特岗教师招聘计划,有计划地转为公办教师。另一方面,对富余小学教师进行幼教知识培训,经考核合格后,转岗为山村幼儿园教师,全市转岗小学教师1254人,并享受乡村教师待遇,同时聘请保育员1535人,基本达到了每班一教一保的要求。
保教质量政府兜底。铜仁市大力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,以区县优质幼儿园为龙头,乡镇中心园为中坚,山村幼儿园为基础,全市建立幼教集团32个,构建起了覆盖城乡、贯通公办民办的学前教育“集团化”管理新模式。集团内实行“统筹协调,园长、教师双向交流,办园理念、保教资源、科研成果共享”的一统筹二交流三共享的幼教集团管理新机制,有效保障了山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。
营养干预政府兜底。铜仁市对山村幼儿园的儿童全部实行营养干预,具备开餐条件的地方,山村幼儿园儿童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标准,由政府免费提供营养午餐,不具备开餐条件的地方,每人每天由政府免费发放一元钱的营养包和一个煮鸡蛋,保障儿童营养。
童年欢歌
田思阳是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盘石村山村幼儿园的一名4岁留守幼儿。从2014年9月起,田思阳每天8:20入园与伙伴玩游戏、做手工、学知识,10:30吃午餐,11:30午睡,下午14:00起床,进行户外游戏,15:20离园回家。
而在一年前,田思阳每天只能跟着奶奶放牛,过着没有玩伴、没有玩具、没有人教的单调生活。如今,铜仁市像田思阳这样在山村幼儿园快乐学习成长的儿童有近5万名。
经过山村幼儿园建设两年行动计划,铜仁市形成了“政府主导,社会参与,整合资源,招转并举,集团管理”的山村幼儿园办园模式,解决了5万名农村儿童“无园上”的问题,取得了“花小钱办大事,办小园惠大众”的良好效果,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精准扶贫,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学前教育之路,从此改变了山村儿童的成长道路。
铜仁市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一样,有了幼儿园童话般的童年生活和记忆。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乡金钟村村民田春梅常说:“自从儿子送到幼教点,进步非常大,天天在家里唱歌跳舞,吃饭前知道要洗手,这个幼教点办得好,收钱我都要送孩子来。”
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桂花村70岁的吴通芬老人说:“我一个人带两个孙子,以前累得很,现在每天把娃娃送过来,我就可以回家干活了,这个政策真是太好了。”
如今,铜仁市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3年的45%提高到84.27%,全市学前三年毛园率从2013年的70.11%提高到91.7%,达到了学前教育基本普及的目标。
踏上返程的路,回望铜仁大地,群山巍巍,江水悠悠,蓝天白云之下,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正在山村幼儿园里游戏歌唱。过去看猪放牛的童年记忆已成父辈们的历史记忆,今天的农村孩子已有了与城市孩子一样的童年记忆。(通讯员 梁启汉)
《中国教育报》2016年7月17日第1版 |